形态描述
标本采集地台湾海峡南端及台湾东北海域(蓝子樵,1979)。
鉴别特征 贝壳小型,坚固。背部淡褐灰色,两侧褐色,具三条褐色色带及黄褐色雀斑,侧缘具深色斑点,齿褐色。
形态描述贝壳小型,近呈梨形,坚固,前部较窄瘦,后部较膨大。背部光滑,为淡褐灰色,具3条断续的褐色色带及黄褐色雀斑。两侧缘褐色,其上布有不等大小的深褐色斑点,这些斑点并向基部延伸。壳口窄长,前端稍宽,后端微曲,两唇的齿褐色。轴唇的齿约26枚,短,中问较密,两端较疏稀;外唇的齿约28枚,较长,向基部延伸。
动物的软体部分未记载。标本测量(mm):
壳长24.4
鉴别特征 贝壳小型,坚固。背部淡褐灰色,两侧褐色,具三条褐色色带及黄褐色雀斑,侧缘具深色斑点,齿褐色。
形态描述贝壳小型,近呈梨形,坚固,前部较窄瘦,后部较膨大。背部光滑,为淡褐灰色,具3条断续的褐色色带及黄褐色雀斑。两侧缘褐色,其上布有不等大小的深褐色斑点,这些斑点并向基部延伸。壳口窄长,前端稍宽,后端微曲,两唇的齿褐色。轴唇的齿约26枚,短,中问较密,两端较疏稀;外唇的齿约28枚,较长,向基部延伸。
动物的软体部分未记载。标本测量(mm):
壳长24.4
生物学
生物学特性蓝子樵未记载此种的栖息环境。据Burgess(1985)记载生活在水深42—80■的海底。为少见种。
国外分布
国外在日本南部,菲律宾(保和、宿务、棉兰老岛的南部),新不列颠,所罗门群岛也有分布。
国内分布
经济意义
经济意义 肉可食,贝壳美丽供观赏,每个生活标本售价500—600美元,死壳每个售价50一100美元。
分类讨论
此种在壳的形状和颜色,很像姑娘背焦贝(Notadusta musumea),但这种壳的齿较长,且齿为褐色,故二者易于区别。